栏杆
简介
式样
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设施,要求坚固,且要注意美观。从形式上看,栏杆可分为节间式与连续式两种。前者由立柱,扶手及横挡组成,扶手支撑于立柱上;后者具有连续的扶手,由扶手,栏杆柱及底座组成。常见种类有:木制栏杆、石栏杆、不锈钢栏杆 、铸铁栏杆、铸造石栏杆、水泥栏杆、组合式栏杆。 栏杆在使用中起分隔、导向的作用,使被分割区域边界明确清晰,设计好的栏杆,很具装饰意义。一般低栏高0.2~0.3米,中栏0.8~0.9米,高栏1.1~1.3米。栏杆柱的间矩一般为0.5~2米。
栏杆中国古称阑干,也称勾阑。周代礼器座上有类似栏杆的构件。汉代以卧棂式栏杆为最多。六朝盛行钩片勾阑。栏杆转角立望柱或寻杖绞口造者,均可见于云冈石窟、敦煌壁画。元明清的木栏杆比较纤细,而石栏杆逐渐脱离木制栏杆的形制,趋向厚重。清末以后,西方古典比例、尺度和装饰的栏杆形式进入中国。现代栏杆的材料和造型更为多样。
形式
有漏空和实体两类。漏空的由立杆、扶手组成,有的加设横档或花饰部件。实体的是由栏板、扶手构成,也有局部漏空的。栏杆还可做成坐凳或靠背式的。栏杆的设计,应考虑安全、适用、美观、节省空间和施工方便等。
构造
建造栏杆的材料有木、石、混凝土、砖、瓦、竹、金属、有机玻璃和塑料等。栏杆的高度主要取决于使用对象和场所,一般高900毫米;幼儿园、小学楼梯栏杆还可建成双道扶手形式,分别供成人和儿童使用;在高险处可酌情加高。楼梯宽度超过1.4米时,应设双面栏杆扶手(靠墙一面设置靠墙扶手),大于2.4米时,须在中间加一道栏杆扶手。居住建筑中,栏杆不宜有过大空档或可攀登的横档。
安装工艺
1、在已完工的面层上弹线并标出每根栏杆立柱的位置
2、用电锤钻在立柱处钻孔,深度为50mm,其中底层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深度为100mm,钻头直径同立柱钢筋直径3、用榔头将立柱钢筋打入钻孔内。立柱钢筋长度为立柱高度加50(100)mm。
4、将花饰件穿入立柱钢筋。
5、用截面40mm×80mm和40mm×100mm的方木各1块(其中40mm×100mm的方木按立柱钢筋的间距和数量放样锯凿成缺口),方木长度同扶手,将立柱钢筋置入方木缺口,再用12号铁丝将两块方木临时绑夹在距立柱顶部约50mm处,然后整体校正立柱并撑牢。
6、在立柱顶部弹钭线,再用石墨笔画线,然后用氧割将立柱钢筋顶面吹割成钭面。
7、焊扶手扁铁,随后在扁铁的弯、翘曲处,用乙炔加热烧红后拨正,并立即烧水冷却、矫正扁铁。然后焊转角扁铁,待扶手两端的连接转角扁铁焊好后,拆除绑夹在立柱钢筋顶部的方木。
8、焊花饰件。
9、安装木制或塑料扶手。
弯头配制
按栏板或栏杆顶面的斜度,配好起步弯头,一般木扶手,可用扶手料割配弯头,采用割角对缝粘接,在断块割配区段内最少要考虑三个螺钉与支承固定件连接固定。大于70mm断面的扶手接头配制时,除粘结外,还应在下面作暗榫或用铁件铆固。
整体弯头制作:先做足尺大样的样板,并与现场划线核对后,在弯头料上按样板划线,制成雏型毛料(毛料尺寸一般大于设计尺寸约10mm)。按划线位置预装,与纵向直线扶手端头粘结,制作的弯头下面刻槽,与栏杆扁钢或固定件紧贴结合。
连接预装:预制木扶手须经预装,预装木扶手由下往上进行,先预装起步弯头及连接第一跑扶手的折弯弯头,再配上下折弯之间的直线扶手料,进行分段预装粘结,粘结时操作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℃。
固定:分段预装检查无误,进行扶手与栏杆(栏板)上固定件,用木螺丝拧紧固定,固定间距控制在400mm以内,操作时应在固定点处,先将扶手料钻孔,再将木螺丝拧入,不得用锤子直接打入,螺帽达到平正。 整修:扶手折弯处如有不平顺,应用细木锉锉平,找顺磨光,使其折角线清晰,坡角合适,弯曲自然、断面一致,最后用木砂纸打光。
塑料扶手(聚氯乙烯扶手):
找位与划线:按设计要求及选配的塑料扶手料,核对扶手支承的固定件、坡度、尺寸规格、转角形状找位、划线确定每段转角折线点,直线段扶手长度。